延迟退休之后,灵活就业怎样交社保最划算?
延迟退休这件事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但几天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其他的事情,这事的热度也就降下来了。当时确定延迟退休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因为这段时间太忙了,一直都没腾出时间,今天也是百忙之中抽空说一下这件事。延迟退休这件事影响最大的肯定是自己缴纳社保的人,也就是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的推迟我觉得还好,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增长至20年,这才是最大的压力。我自己就是自由职业的灵活就业人
延迟退休这件事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但几天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其他的事情,这事的热度也就降下来了。当时确定延迟退休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因为这段时间太忙了,一直都没腾出时间,今天也是百忙之中抽空说一下这件事。延迟退休这件事影响最大的肯定是自己缴纳社保的人,也就是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的推迟我觉得还好,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增长至20年,这才是最大的压力。我自己就是自由职业的灵活就业人
A股的走势不景气,所以我基本也很少打开交易软件了,不过前两天有新的可转债发行,所以申购可转债的时候顺便看了一眼持仓的情况,猛然发现自己之前买的一支场内基金自动清仓了,于是马上联系了券商的客户经理询问情况。原来是这支场内基金退市了,然后转为了三年期的场外基金,但因为场外的交易账号和场内不一样,所以需要持有人登记确认自己的基金份额和场外交易账号。这个确认的流程也不复杂,只不过有些人可能没找到确认等级的
前两天恰好出差去深圳,在忙完工作部分之后,顺便去了一趟香港,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香港,本想着随便转转,顺便办一张香港的银行卡,但最终我跑了3家银行的网点,都以失败结束。这次到香港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是下午2:30左右到达香港,返回河北的航班是晚上8点左右从深圳起飞,所以我是5:30左右的一趟高铁返回深圳,在港时间也就只有两三个小时。我去的3家香港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建设银行(亚洲)、工商银行
2024年度券商权益对比:10家券商横向对比年前推送了一篇文章介绍7家券商开户权益,没想到这篇文章引来更多的券商寻求合作,林林总总大概收到14、5家券商的合作意向,在经过权益的详细对比后,我保留了11家券商,为了方便对比,我将这11家券商的权益做了更详细的表格图片供参考。券商交易凭证是当前投资市场最受欢迎的一类固收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本,在我对接的11家券商中,目前有9家提供针对新开客户的专享券
2024年度券商权益对比:10家券商横向对比在我自己学习投资理财的同时,日常也在写相关文章进行分享,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内容的复习,这期间也收到一些券商对接开户合作,对比各家券商的权益后,目前我推荐的有6家,关于它们的佣金率和相关权益对比,我做了一张表格,方便对比选择:以上5家券商中,部分券商提供了保本收益产品——券商交易凭证,是保证投资本金不受损失的,这也是目前投资市场上除了银行存款以外,唯一承诺保
由于最近忙于其他的事情,投资理财类的文章很久都没有更新了,虽然现在大环境已经逐渐回暖,但在投资市场的风险是不会完全规避的,所以想要“钱生钱”,很多人仍然找不到什么好产品。 之前的文章中我曾详细讲解并推荐过风险极低的“可转债”:《可转债打新年入过万?别眼馋,教你如何打新债》 在我发布那篇文章之后不久,参与可转债的门槛就提升了,目前想要参与可转债交易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拥有2年交易
从开始更新投资理财的文章到现在,关于指数基金以及基础的基金知识基本已经介绍完了,今天这篇文章也是指数基金相关内容的最后一篇,主要来说说指数基金分红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很多股票是会定期分红的,而基金是由股票构成了,自然也会有分红,但前提必须是基金所包含的成分股有分红,对应的基金才会分红,在指数基金中,一般股息率较高的指数基金才会有分红。另外,指数基金的分红和股票分红稍有些区别,我们作为投资者,有时候可
关于基金的内容我已经写了很多篇文章,虽然对于基金的投资选择可能没有太大帮助,但对于基金小白来说,足够了解关于基金的基础知识了。当然我也知道,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或者前面某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就有些“手痒”,想要跃跃欲试了。不过在你尝试开始投资基金之前,还有3项关于基金投资最基本的费用需要你了解:1.申购费,有些平台也会写“买入费率”,每只基金的申购费用是不同的,但基本都在1%以内,而且投资金额越多,申
上一篇投资的文章还是7月份发布的,现在已经过去3个月的时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姆勒就喜欢将盈利收益率作为投资的估值指标,那么放到基金市场上面,如果依靠盈利收益率做基金定投的话,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定投,什么时候停止定投?首先必须再次强调一下使用盈利收益率作为估值指标进行投资的条件——长期盈利稳定的指数。什么是长期盈利稳定的指数?就是整个走势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件出现,基本不
对于投资圈以外的人来说,提到股票投资大神,多数人更熟悉巴菲特,甚至可能唯一知道的投资大神就是巴菲特,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影响力并不比巴菲特弱,而且格雷厄姆还是巴菲特的老师,只不过他已经退出投资界,转身投入到金融相关专业的教育中去了。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投资行业主要参考的估值指标,这篇文章之所以提到格雷厄姆,就是想看看这些投资大师对于估值指标的看法和其对于投资的观点。通过格雷厄姆的众多投资著作和文